爪机一个字一个字敲的…排版不好在此向大家赔罪了,找时间开电脑排下版美观一点
同意吴小天同学所说的目前肿瘤的三大诊断方式。
但是!并不支持现阶段生化检查用于肿瘤筛查。
首先要科普两个术语: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的意思是发现机体某方面异常所需要的某项检查结果的最小的异常,也就是说,当个体患有某种疾病时,该疾病对应的高敏感度的检查结果或某种表现异常的可能性也大,因此在临床上常常使用敏感度高的检查手段来排除某种疾病,若检查结果阴性,则基本上可以排除该诊断;而特异度的意思是说如果某指标或机体表现异常,对应的疾病种类很少,因此临床上常选择这样的检查或临床表现来确诊某疾病,若结果阳性,则基本可以肯定是该疾病而不是其他疾病。例如:头痛是一个特异度低的临床症状,因为感冒可以头痛,脑胶质瘤可以头痛,脑膜炎可以头痛,焦虑症抑郁症也可以头痛,因此不能根据头痛判断可能是什么疾病;而抗原DNA的PCR扩增实验灵敏度高,即使有少量细菌病毒感染,也有较高的检查阳性率。
那么问题来了:肿瘤标记物作为恶性肿瘤诊断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不高!!!
也就是说,诸如CA-199,CA-125等血液生化指标,如果正常,不能说明该个体无恶性肿瘤;如果血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也不能说明该个体一定患有恶性肿瘤。目前在众多的肿瘤标记物中AFP(甲胎蛋白)作为肝癌筛查的标记物特异度与敏感度稍高,但是也不能使人满意。因此,寻找特异性与灵敏度均可靠的肿瘤标记物或已知肿瘤标记物的组合是临床检验学工作者与临床肿瘤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现阶段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更多地用于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
接下来要回到题主所问的如何做到早期发现问题上。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全世界的肿瘤科医生与公共卫生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1.体检。可能有的人看到这一条要吐槽:体检谁不知道啊还用你说?!别说,你还真不知道。
首先,国内人民的定期体检做得不到位,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定期体检;
第二,高危人群的体检工作更不到位,吸烟者肺癌胃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高发,但是有多少吸烟者能够定期体检想必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
第三,检查项目不完善,我国人民的特点是痛苦的检查尽量不做!实际上,在医学高度发达的欧美地区以及日本,胃镜与肠镜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因此可以在癌症早期或癌前病变时就做出应对,因此在这些地区胃癌与结直肠癌无论是早期发现率还是诊断后的五年十年生存率均大幅度高于我国水平;
第四,检查项目的选择不合理,比如肺癌的影像学检查,不提倡做胸部x线平片,因为小的早期肺癌和某些特殊位置如心包后的肺癌可能看不到,白白受了辐射。也不提倡常规做CT,因为对于筛查来讲,辐射量有点过高,弊大于利。相比较而言,低剂量CT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并不是每一家医院都有做低剂量CT的条件;
第五,我国人民喜欢“挺着”,用我的老师的话说,咱们老百姓不挺到受不了了是不会来看病的,但是等到受不了了的时候,一查一个晚期,一个都跑不了。实际上有些症状是可以提示早期肿瘤的。比如说在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中,诊断之前往往已经出现了一年的排便习惯改变,而有时一些不明原因的疲劳,体重下降,贫血,食欲下降,不明原因的疼痛等等都可能提示肿瘤,应当注意及时就医。
2.家族史与基因筛查:有一些恶性肿瘤是有明确的家族聚集现象的,如乳腺癌,结肠癌等。因此,如果近亲中有不幸罹患这些恶性肿瘤,那么你也应当注意,你可能是高危人群。比如安吉丽娜朱莉,有乳腺癌家族史,又有明确的BRCA基因突变,那么该个体的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非常高,提倡做预防性切除。但是目前这种做法在我国未被常规使用,因为目前尚未见证明我国人群中乳腺癌发病与BRCA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的研究,但是相信未来会有相关调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伦理问题:并不是说有家族史与基因突变就100%会发生恶性肿瘤,那么预防性切除掉正常器官是否符合伦理尚存在一定的争议,预防性切除正常器官的范围也有待商榷。另外,对于一个暂时健康的人做基因检查也有一定的问题,如果检查到异常基因,可能在保险的投保过程中以及入学招工等过程中存在歧视。伦理问题也限制了基因检查和预防性切除的推广使用,但是单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确实行之有效。但是家族史者的定期体检仍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影像学检查的讨论在上文中已经探讨过,而病理学诊断一般不用于常规早期筛查恶性肿瘤。最后,希望各位知友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最重要),不仅仅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恶性肿瘤,而要争取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祝各位身体健康(≧∀≦)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鲜肉医生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癌症的前兆有哪些?
癌症扩散是什么原理?
from 知乎每日精选 http://ift.tt/1IGGuze
via IFTTT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