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mm竟然有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了有些小高兴!虽然很多地方是直接翻译自老师的讲义什么的,诶呀我这就跟教授发邮件表明忠心><
(此图片引用自教授讲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美分的硬币在日常的美国生活中是大家经常使用的流通货币,可即使如此,当老师在偌大的一个教室中放出这张图片的时候,大家却都摸不着头脑,纷纷选错。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物品尚且如此,就更不用说对于许多证人来说印象有限的犯罪嫌疑人了。
在美国某大学心理学课堂上(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仔细找一下……因为是老师播放的视频),教授做了个非常有趣的实验,那就是上课上着上着突然冲出来一个家伙把他的手提包给抢劫走了,真是一阵风一般呀。之后教授询问同学们对于这个众目睽睽之下抢劫的家伙有什么印象,大家纷纷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有人猜黑人有人猜白人,关于身高的区间也是各有看法。这时候教授在ppt上放出了几张照片,让众人猜测是照片上的哪位在此大胆抢劫。当学生们选中了最有可能的两张后,“抢劫犯”出现,真是不巧,他并不在这几张照片里面。
在我们回忆以及判断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其实是有两种不同的方式(view):
*因为我不了解个别单词是否有专门的中文释义,自行翻译又怕惹笑话,所以我就直接用英文了。
Absolute Judgement:我们将我们眼前所看到(犯罪嫌疑人)的与我们之前所看到的(罪犯)直接进行比对。
Relative Judgement: 在我们眼前所看到的(犯罪嫌疑人)当中,挑选出一位最有可能是我们过去所看到的(罪犯)。
Absolute Judgement 是我们以为在进行lineup(犯罪嫌疑人排排站)时候证人指认的方式,可是实际上,relative judgement才是最常发生的指认方式。证人多是在多个犯罪嫌疑人中挑选出自己觉得最有可能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原题所提到的故事中,警官因为外貌太霸气被误认为犯罪嫌疑人,这是因为受害者是在这些嫌疑犯们中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而不是真正通过回忆得到的。
如果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看一部纪录片叫What Jennifer Saw,讲述了一位强奸案女受害人错误指认了嫌疑犯的真实故事。本案中,因为是受害人亲自指认,并且受害人本身对于指认非常地有信心,所以在缺少物证以及跟其他案件有矛盾(连环强奸案,但是其他受害人未指认这个嫌疑犯)的情况下,这个嫌疑人仍然被判罪。如果不是这个可怜的”罪犯“在监狱洗衣服的时候和真正的罪犯(因为其他原因入狱)狭路相逢,那么可能真地会一辈子无法沉冤昭雪呀。
而影响证人的因素有很多:
内在的:紧张/恐惧,来自外界的预期/压力,年龄,(种族,职业上等)歧视等
外在的:灯光,事件发生的时长,暴力所带来的影响等
有时候警察善意询问也会影响:
1.譬如在英文环境下,如果警察询问时候用了“the"而不是”a",则有更大的可能获得“yes"这个答复。→证人会觉得如果用了the那么看来是找到什么证据了那看来一定就是如此了!
2.Confabulation:当记忆一片空白的时候(memory gap),会将自己从别人那儿听过/看到过的事情和细节拿过来用以填补这段记忆空白。因此如果他人在询问时候有太强的引导性或者充斥了需要被确认的细节的时候,可能会被证人直接搬过来了。
这么看来感觉证人的口供好像真是极度不靠谱的样子了……=___=
呐以上,期待其他的答案:)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在排除刑讯逼供的前提下警察如何让嫌疑人招供?
有哪些有真实案件背景的刑侦小说,推荐下?
from 知乎每日精选 http://ift.tt/1bDyr9n
via IFTTT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