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ociety6.com/product/flowery-pattern_print
from wildsunshine http://wildsunshine.tumblr.com/post/106380814732
via IFTTT
http://society6.com/product/flowery-pattern_print
10月31日上午9点20分许,北京城最年长的理发师,101岁的靖奎老先生走了。他经历过朝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制度的更迭,这一切都没有给他操持的「头等大事」带来颠覆性的冲击。《人物》记者在今年6月底,曾与他有过一次愉快的长聊。
本文首发于人物新媒体,将刊于《人物》2014年11月号
《人物》微信账号:renwumag1980
本文内容版权归《人物》杂志社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如希望转载,请事前联系我们:portrait1980@gmail.com
文|鲸书 编辑|张薇 摄影|王旭华
那是夏季的黄昏,北京景山后街,游客熙攘,喧闹拥堵,靖奎端坐在胡同口,精瘦,白绸子对襟衫,须发皆白,梳得一丝不苟——这位百岁理发师对头发仍有职业使然的苛责。
几位陪他在胡同口守着的街坊,心疼他,带着点责备的口气问,「怎么才来呀?老头儿等半天了。」
其实,《人物》记者比约定好的时间还早到了一点。街坊告诉记者,靖奎听说客人要来,没按平日习惯,吃完午饭在巷子遛弯。不顾人劝,坚持早早地坐在胡同口等,他看重这个,「是礼数」。
他笑眯眯地,「来啦,里边儿请。」语调上扬,标准的京腔。塑料瓶、废报纸、自行车……胡同巷子堆满杂物,靖奎走在前头,没让人扶。这位1913年出生于北京,15岁做学徒,熬到18岁出师,民国北京城知名的剃头师傅,此刻面容平静。
尚小云、傅作义、马占山等一代名流都把脑袋交给他打理。看程砚秋等名角的戏不花钱,提前有人送来前排的票,也曾被刺刀手枪盯着,战战兢兢给日本人和军阀做活。
经手的发式从清朝遗老遗少的大辫子、民国的书生头,到解放后的大背头、主席头、中分头……数过铜钱、袁大头、金圆券、关金券、人民币、外币……所有脑袋、发型、钱币和世事都不能再使他惊叹了。
在后海拜师,从端热水做起,学刮脸、掏耳朵、修鼻毛,最后才是剃头。按规矩,学徒决不能留一根头发,他剃了3年光头。惹恼了客人,掌柜上来就是一巴掌。
熬出了师,靖奎在地安门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店。恰逢日军进驻北京,京话叫「放睡」,日本人叫「按摩」,他学会了这门手艺,生意越做越大。因此与一名穷困的日本女子结缘,解放后,女子想留下,他硬着心,让她回国了。
很快,清华的店子也开张了,他记得「清华的教授,不是分头,就是背头」。闲时,遛鸟、逛园子,养出自在的公子哥做派。
现在,靖奎每天早上6点起床,坐起身,够着放窗台上的日历,撕下一页,再穿衣服、梳头,戴假牙,电饭锅里扔把米,把今天要吃的药分好,吃完再去胡同里转转,取报纸,听广播,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身体干净利索,他努力维持着老人不常有的体面。
巷子墙壁上全是欺诈广告:父母身体不便,诚求一环胡同房源,价格优厚。即将拆迁的传闻在这片故宫附近的旧城散播了20余年,不断有胡同被拆除、改建成景点、会所,靖奎活动的半径越来越小。
靖奎的房间12平米,隔壁挤着儿子一家。他撩起塑料门帘,先进门,为记者开了风扇。三面墙挂得满满当当:家人的照片、纪录片《剃头匠》剧照;他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证书;风景画、日历、奶粉、衣服、毛刷、体检CT……为了应付慕名而来的理发者,他在房间内装了两面镜子,方便理发。偶尔有刚足月的孩子来剃胎发,还有农历二月二时,「龙剃头」,上门的人也多。
儿媳凑到耳边告诉他,这是《人物》的记者。「啊?《检察日报》?」他反复问了几遍,又让记者给他写在纸上,他拿起高倍放大镜,眯缝着眼看,「哦哦,《人物》。」
然后从床头取下一个塑料袋,里面上百封信件,整整齐齐的一摞,翻給记者看。一封长信,「您不仅教会了我手艺,还教会了我怎么做人。」落款是浙江「名剪潮流」小杰。又从桌下摸出一套理发工具,「你们看我的家伙,还不错吧。」刮子、小刀,鼻毛镊子,刀光锃亮。
聊到现在的理发行业,靖奎情绪激动,理发师太多,学俩三月就出师,净推销卡,照我们以前那会儿,得根据人脸型啊,绞头发,现在都没啦。
「老头儿较真,药什么的也问清了才吃。」儿媳解释到,她也快70岁了。
数十张明信片,来自日本、美国、澳洲……主题都是祝福他长寿。网上搜索靖奎,他的名字会与爆肚、烤鸭、故宫等词条一起弹出来。长寿、老北京文化、消逝的古老的手艺与价值观,靖奎逐渐被视为符号般的存在。
有一叠明信片单独放在一个信封里,来自日本一个固定的地址,每年都有。与那位归国的日本恋人有关吗?记者没问。靖奎把那叠纸片单独拿起来看了一会儿,又放了回去。
靖奎年轻时候,给军阀剃头,不敢叫其低头,用手一按,刀给人脑袋拉出一条大口子。他回家后,吓得天天夜里搂着包袱睡觉,预备随时逃命。
解放后,他作为「小资产阶级」,理发店被公私合营并购,他失去了家产、工作、和再开一家店的可能。靖奎很快就想开了,「胡同串子」也好,走街串巷,胡同口支个锅,搭把椅子,客人就围拢过来。
朝代更迭,跟三教九流打交道,担惊受怕,他磨出圆融的脾性,绝不跟人争嘴置气。在10多年前的纪录片里,他劝老伙计想开点,现今儿天天有白面馒头吃的,多好。
如今他却性格激越,世事越发叫他气愤了。「我孙儿昨儿结婚,2200一桌,有啥可吃的,啥也没吃着。」「我看报纸,老师欺负女学生,这叫个什么事儿啊。」他用力拍了拍桌上的报纸,让他困惑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就您是好人,其他全是坏人,」儿媳打趣他,「他老说了,人这么坏成这样了。临老反倒想不开事儿了。」
10月31号上午,老爷子斜撑在医院病床上,与家人聊天,老人对着电话还想跟女儿聊两句,意识清醒,可「9点多突然就不行了。」
9点20分许,他走了。
101年来,他只离开过这片旧城一次。文革时,为日本人服务、资产阶级、作风腐化……哪一条都能要了他的命,靖奎还是不舍得走。直到偶然经过斗得最厉害的宣武门一带,被地上的血块惊着了,他连夜逃至顺义。次日红卫兵上门抄家,扑了个空。没跑的邻居全被打死了。
1980年以后,他从顺义回到这片旧城。顾客全是老街坊,年龄是从65岁到96岁不等的老人,400余名老伙计,逐渐老去、行动不便,他蹬着三轮,一家家上门理头发。如今,他的朋友、顾客,都全部死去了,「把他们都送走了,我也快走了。」
靖奎90岁时本色出演的电影《剃头匠》里,记录了这段经历。
毛巾在热水里浸过、拧干,敷在脸上热气腾腾。靖奎绞鼻毛,动作缓慢而精准。剪完了,点支烟。陪老伙计聊他的病、谁不能动换、谁死了,聊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自顾自说:得吃口好的,得知足,那可不?故宫修多好啊,皇帝还不是给撂下了,一场大梦。人就是做梦呢,一生就这样,甭管那是谁,活多大都得回去,得有心有茬的活着。
* * *
我们是《人物》(微信号:renwumag1980),欢迎关注。
“女性运动时,乳房进行三维活动,它能在三个方向上运动,不仅上下运动,而且左右运动和前后运动。垂直运动只占乳房总运动的50%。但是,胸罩只能防止乳房上下运动。显然这意味着即使专为体育运动设计的胸罩,也不能起到足够的“牵引”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乳房运动取决于肌肉强度、块头和身体质量指数。他们得出结论说,在行走时,女性的乳房所做的前后、上下、左右运动的幅度相等;跑步时,乳房的运动类似划8字,51%的运动是上下运动,22%是左右运动,27%是前后运动。”
从整形外科的角度来说,运动时给女性乳房进行有效的支撑可以减轻甚至避免乳房下垂。事实上,解剖学和组织学方面所指的对乳房的支撑是通过多种载体来实现的,首先是通过以弹性纤维为中介的皮肤,其次是位于皮下组织和皮肤之间的肌肉;最后是通过联结皮肤根部及腺体表层的cooper韧带组织。由于运动中乳房的剧烈摇晃而导致的运动中乳房的反弹,会使得弹性纤维失去弹性,使cooper韧带组织变得松弛。假设每侧乳房重300g(比一包奶油还重),乳房长时间的摆动会损伤支持它的柔软的Cooper韧带。一旦乳房悬韧带(Cooper)被持久的牵拉,会产生不可逆转的乳房下垂。
首先驾驶员上路前应检查好车况,水量油量,备好备胎、三角警示牌、千斤顶等必要工具。发生抛锚,按照以下四步操作。
1、将车移到安全地。若无法启动汽车,在安全情况下,把车子移到公路或快速公路最右边。避免把车子停在其他车辆的盲点或是危险地方,如十字路口。停好后把档位挂到空档,拉起手刹。
2、开启“双跳灯”。将抛锚车移到安全地停好后开启“双跳灯”,提醒和警示过往的车辆,也便于救援车辆作出判断。需要注意的是,开启“双跳灯”后不可让乘客留在车内或站在车辆四周,如果需留下等待支援,应该站在距离来往车辆较远的一边。
3、摆放三角警示牌。在车后摆放三角警示牌,它有反光作用,其他车子比较容易察觉。普通公路上,白天摆放离车后50米处,夜间摆放离车后150米处;在高速公路上摆放在距离车后150米处。
4、拨打电话救助。放好三角警示牌后可拨打电话给相熟的修理厂联系拖车修理,高速上应该联系12122请求帮助。
其次汽车抛锚的原因有很多,如发动机等机械故障、轮胎螺丝断裂、转动轴断裂、水箱开锅、燃油或电瓶电量耗尽、刹车失灵等等,都容易引起汽车抛锚,其中,机械故障、爆胎、燃油耗尽等原因引起的抛锚比较多发,特别是在高速上,汽车抛锚事故更为常见。其实汽车和人一样,哪里不舒服都会发来“信号”,因此驾驶员应该注意观察仪表盘上的警示灯以及车辆日常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
1、机油警示灯:表示系统油压不足或仪表电路故障,应停车熄火检查润滑系统,补充机油仍无法解决的应等待救援。
2、水温警示灯:冷却系统水温高或仪表电路故障,应停车熄火检查冷却系统,补充冷却液仍无法解决的最好等待救援。
3、蓄电池警示灯:表示发电机或充电系统有故障,不要关闭发动机应尽快行驶到修理厂检修。使用电瓶的很多车型没有这一项警示灯,电瓶耗尽会突然性罢工,因此建议长途出行前开到4S店检查电瓶状态是否良好。
4、燃油警示灯:当燃油灯亮时理论上仍然可以行驶30公里,但由于各种车辆的技术标准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车主们应及时寻找加油站添加燃油,建议驾驶员日常加油时,油箱的储油量低于三分之一就加油。
5、发动机故障警示灯:通常表示电路系统有故障,应该尽快开到维修站检修。有时候发动机内积炭太多,警示灯也可能会亮。发动机内积炭太多可以通过拉高速或者清洗油路来减少积炭,但长时间不采取处理方式对发动机很不利,因此也要及时检查和处理。
总结一句话,汽车抛锚有前兆,汽车抛锚别紧张!
谢谢题主的邀请。
要扯到民国的“大家闺秀”和“交际花”,真就有那么点分不清了。但其实,大家闺秀感觉是柔风扶百合,而交际花则是艳阳照牡丹;大家闺秀让人想起梧桐细雨晚来风急,交际花则让人想起的是香车宝马酒朋诗侣。我心里标准的民国大家闺秀,是要有点不谙世事的纯真的,还得要有点娇滴滴的任性,再要加点不屑于世界变迁的骄傲,最后,还得有点因为娇生惯养而对自己十分看重和珍爱那股子劲儿,才行。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家闺秀必然是出身名门教养良好,而交际花则未必了,在十里洋场上,长得美、放得开、有点儿情怀又能豁得出去的奇女子里,被称为交际花的,三六九等人物都有。
但是,常常的,大家闺秀和交际花是有交集的,就好比民国著名交际花“南唐北陆”唐瑛和陆小曼,又岂能说她俩不是鼎鼎有名的大家闺秀?所以这个“大家闺秀”范围也是大了去了。但若要说首先想到的数一数二的民国大家闺秀,我第一反应,便是永安郭氏家族的四小姐郭婉莹以及孔家大小姐孔令仪这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人物。其实赵四小姐赵一荻也是我拒绝称之为交际花的一名标准白富美,但是,不知为何,她和我心里的大家闺秀,总是有点距离,可能是因为多了点儿刚烈就把那个“闺秀”的感觉给冲淡了。
孔令仪绝对是一个从30年代延续到90年代的传奇,这主要源于她的身世和她那对传奇而折腾的父母---孔祥熙和宋霭龄。
孔令仪是孔宋二人最疼爱的女儿,也是她的姨妈宋美龄喜爱的侄女儿,她集娇宠于一生,一辈子都没有吃过一丁点苦头,幼年时期被父母捧在手心,到了少女时期又被巴巴的送到身世低自己不知道多少个档次的丈夫----陈继恩手里。就因为她钟意这个男人,孔祥熙为了让这穷男人配得上他,二话不说把他任命为国民党中央银行业务局副局长,还给派到美国去。这要是放在今天,意思就是,白富美嫁了凤凰男,凤凰男不用入赘不说,岳父大人还帮忙投资,可见孔令仪在家里被宝贝得是怎么样了。
孔令仪是在山西出生的,这位大家闺秀在山西的家光是花园就有12亩。要学英文,学法文,学钢琴,学骑马,学得会学不会那是其次的事,要紧的是,各种能想象到的大家闺秀得会的东西,都得学。她从小就随家人出国四处旅行,见多识广;家里出入皆人物,形形色色达官贵人她不知道见了多少;甚至她在南京读中学的时期,是直接住在蒋介石宋美龄的公馆里的,到十二岁她就已经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婚礼做了小女伴,可以想象她的眼界是非常宽广的。
但是这位女士是个真正的奇葩。按理说这样一个世家出生又受尽熏陶的女人,总该有想法有追求有理想吧,孔令仪女士没有的。大约是因为人生中样样好的都伸手就能拥有,而且在抗战结束以后孔令仪就移居美国纽约,此后国内的种种大事均与她没什么关系,什么土改文革自然灾害,她一样都没见识过,从没有过任何磨难,这位孔大小姐是个一派天真的女人,吃好用好穿好享受人生就是她最重要的事情。出生豪门让她天然的就懂得,什么样的东西是好的。下午茶、华服、昂贵的化妆品、洋派的新事物,才是她所关心的(据说孔令仪终生都保留着喝下午茶和穿旗袍这两样习惯)。她想要的就要伸手去拿。孔令仪的第二任丈夫空军上校武官黄雄盛在与她相识的时候,是有家室有子女的,她想尽办法出力出钱让他离了婚后又嫁给了他,大小姐的天真做派可见一斑。
在宋美龄去世之后,已经高龄的孔令仪做主把她生前居住过的房屋和使用过的一些器具拿出来拍卖,结果在国外的华人界以及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纷纷指责她不懂对传承、对珍贵历史的保护,然而,孔大小姐不屑一顾:那都是我们不要了的东西,我们要的早收起来了,你们有什么好心疼的?
看吧,这便是一生被呵护疼爱、高高在上的大家闺秀对世事的不屑。
反观永安百货郭家郭四小姐郭婉莹,则是个另一类型了。她是那种,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境地里面,都让人能尊称一声“四小姐”的女人。
因为郭婉莹英文名叫Daisy,所以也被人称为黛西小姐。黛西小姐是一个矛盾体。她是出生在悉尼的,一辈子都英文比法文好,法文比中文好,但是她却一辈子都没有读过任何洋派学校(连大学居然都是燕京大学),一辈子也都只穿中式衣服、梳中国发髻。与孔令仪一样,虽然黛西小姐也接受了高等教育,甚至由于在燕京大学读书,她比孔令仪更亲密的接触了“革命的火焰”,但是她对什么时政什么运动,一窍不通,也毫无半点兴趣。她热爱时尚,追求时髦,自己设计或改良衣服,学开汽车,学习骑马,学习打猎射击,她没有任何野心,做一切都是凭借兴趣。这种无野心的淡然,是自出生就享有的优渥生活所赋予的:她根本不稀罕这一切,因为她生来就拥有;她看轻这一切,因为这根本就是她血液的一部分。我觉得这个是大家闺秀的真谛所在。这完全不同于那些处心积虑也要步步高升的女性,她们即便嫁给富豪也成不了这样的一个大家闺秀,后天的刻意改变,也给不了这种淡然。
黛西小姐的一生是坎坷到底的,与孔令仪平安顺遂的人生完全是两码事,《上海的金枝玉叶》里面几句话就总结了她起伏的人生:“解放拿去了她的生活方式,反右拿去了她的丈夫,四清拿去了她正常人的生活,文化大革命拿去了她的房子和家里几乎所有的东西,以及她的家庭。”但是她的淡然,让她面对各种批斗、扫厕所、被剃头、被游街,也都能昂着下巴;这种淡然让她尊重自己,把自己看得很重,并绝不因为外界的欺辱就看轻自己。这是她能坦然面对各种苦难,并且保持优雅的重点。
黛西小姐的全家,包括她的一儿一女都移民美国了,就剩下她一个人留在了上海,一生她都坚持工作,并且以能够养活自己为荣,她做英文教师做英文秘书做翻译,等等等等,甚至还自己争取到了退休金……《上海的风花雪月》里面,作者陈丹燕去拜访她,发现她保持着良好的体态,保持着穿中式服装的爱好,保持着用刀叉吃下午茶的习惯(和孔令仪真像),甚至还是中文和上海话说一说就要忍不住冒出英文来。陈丹燕在书里写道:“在她和你说话的时候,说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她会扬起手来轻轻打你的手臂一下,非常爱娇。”我特别喜欢这段描写,一个到了迟暮之年,却依然优雅可爱、依然有着少女之心的老太太的形象跃然纸上,真是让人忍不住喜欢她。
最最难能可贵的是,黛西小姐从来不把自己的任何苦难挂在嘴上,她在接受外媒采访时候,媒体希望她多讲讲自己在文革时期承受的苦难,她却绝口不提,因为“反复抱怨是非常不优雅的行为”,也不想让别人可怜自己,她认为自己是值得尊重的,是很美好的。“不抱怨”和“不炫耀”是两种非常非常珍贵的品质,实在是让人佩服之极。这样的女士,才是真真正正的“大家闺秀”。
居然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写得差不多了才看到答主在描述里写着“请从衣,食,住,行等方面阐述一下,谢谢~”,发现自己可能有点儿答偏题了。无奈实在打字打得有点儿累了也还有工作要做……空了再给答主补充。最后补充一张黛西小姐最最出名的超级美丽的婚纱照,说明咱也是顺应知乎潮流图文并茂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