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4日星期六

为什么说话时觉得自己说得很有道理,事后听录音时却感觉不对?

这是行为人—观察者归因偏差。

同样的是自己唱歌时感觉High翻全场,但事后听录音觉得并不那么带感。[1]

———————————


Shelley Taylor 和 Susan Fiske 在 1975年完成了这样一个实验,有6名观察者在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两个人A和B谈话。如图:


(两个人在A的左右两边,和A一样正对着B;两个人在正中间没有偏向的观察A和B的交谈;另外两个在B两侧,脸朝A观察。)

由于同时聆听两者的讨论,唯一的差异在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她们发现:

观察者往往倾向于认为在他们视野中的发言者掌握了整个对话的基调,确定了信息转换的类型以及使对方像自己一样行为。而中间的观察者则认为两者没有差异,同样有影响力。

这个实验有力的证明了观察角度对于人们解读事实的差异。

—————————————

题主的问题是,为什么当自己演讲时,与演讲后听录音效果不同?这同样来自于观察角度的差异。

关于这种自身与他人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带来的差异,最著名的实验是有 Richard Nisbett 和他人的同事1973年完成并发表的,他们问被试一下几个问题:

1)在过去的一年,他们为什么喜欢他们经常约会的女孩儿
2)为什么选择现在的专业?
3)他们最好的朋友为什么喜欢他经常约会的女孩儿?
4)他们的朋友为什么选择现在的专业?

Richard Nisbett 发现,学生们在解释他们喜欢的女朋友的原因时,往往给出情境因素(女孩儿的个性等)的数量是个人因素(自己的需求、兴趣等)的两倍。另一方面,当他们解释他们最好的朋友喜欢自己女朋友的原因时,两者的数量是答题相当。同样,当解释个人选择自己专业原因时,他们给出的情境因素与个性因素相当;但解释最好的朋友选择专业原因时,他们给出的个人因素是情境因素的4倍。

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对自身行为做解释时,我们更倾向于归因于情境;当对他人行为作出解释时,我们倾向于归因于他们个人的特质(性格、需求等)。

对于这种差异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但我个人觉得,行为人—观察者归因差异的来源在于:当处于轻松的环境中,由于行为人更多关注自己所处的情境,而对自身的行为不敏感;当处于异常环境时,比如演讲时,自身音调的颤抖,心跳等等,行为者更多关注自身生理上的活动。但是,观察者在行为人轻松环境中,更多观察行为人自身的反应,而在行为人异常时,他们并不能解读行为人本身内在的异常。

题主的问题可以经由我的解释得到回答,当我们自己在做演讲的时候,我们更关注自身的内在和行为表现,我们对自身音调、语气、动作、心跳等等信息的掌握远远多于旁观者。但是当我们自己听录音带时,这些隐含信息完全消失了。所以当我们演讲过后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很高,而当我们演讲过后听录音带,由于我们只关注声音本身,所以对自己的评价就不那么高了。


——————————

后面展开谈些东西,前面说:

这个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对自身行为做解释时,我们更倾向于归因于情境;当对他人行为作出解释时,我们倾向于归因于他们个人的特质(性格、需求等)。

这会带来两个与之相关的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和自我服务归因偏差(Self-serving Bias In Attribution)。

当我们评价他人行为时,我们会做个人特质的归因,这样会高估他人个性的影响,也就带来了基本归因错误。比如,在对穷人的态度上,很多人就容易犯基本归因错误。他人往往认为穷人面对的贫苦问题,往往是自身不努力的原因影响。同样,在评价许多残疾人、弱势群体之所以会成为现在状况时,他们也倾向于高估这些人自身特质的影响,进而怀疑他们的实力,对他们缺乏同情心。当然,在面对成功者时,他们又容易高估成功者自身特质,比如性格、努力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对自身做出评价时,我们又成为“两面三刀”似的人物。前面讲到,我们从自身的观察角度,容易高估情境的影响,特别是面临失败时,我们总能够为自己编织借口,比如一次考试失败,我们的解释是,昨晚没睡好、平时没看书、卷子太难、没有出到我复习的点儿上等等...而当面临成功时,我们又揽下所有成功的容易——“这都是我努力的结果!”。一个美国记者在采访美国橄榄球赛的胜利和失败的双方球迷时,他们的称谓表明我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是多么不同。当采访胜利的球迷时,他们说:“我们赢了!”而采访失败的球迷时,他们说:“他们输了。”

这种行为者和观察者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带来的差异往往会加剧某些刻板印象和相互不理解的行为。比如,你上班迟到,你的很可能会做情境归因:堵车、司机开太慢、闹铃没有响.....而你的老板,作为观察者,往往归因于你的个性:懒惰、态度不认真、不努力 —— 炒鱿鱼。

同样,在社会生活中,这种角度的差异容易使得身处社会上层的决策者由于基本归因错误,而认为贫苦人士、弱势群体往往是自己不努力的结果,也就不愿意资助社会福利。就连一些学者,在面对目前对贫穷的第三国家是否要采取经济援助的问题,经济学界吵闹不休的原因,似乎也有这方面在作怪。

在家庭生活中,当让妻子和丈夫评价自己谁为家庭付出更多时,你猜到结果了吗?没错,他们都认为自己付出更多。但是,当让他们评价双方的冲突更多由谁负责时,他们也往往认为是自己。对于这个的解释,似乎是个体在处理记忆时,自身的行为更容易提取或被记住(Thompson, S. C. & Kelley, H. H.,1981) 。而我觉得这也可能是对行为者—观察者归因差异的一个很好的解释,因为他们对于哪些信息记忆的更加深刻,也就越容易对此作出归因,算是可得性偏差。



当然,好消息是,当让观察者和行为人发生视角的转化时,这种偏差就被消除了。Michael Storms在1973年发表的让两个人进行交谈,两个摄像设备从两个人的角度同时拍摄,事后给不同组的观看,一组只看单独的,另一组看另一个,第三组观看双方,加一个控制组。事后发现,第三组相较之有明显偏向的第一和第二组,没有偏好。

这同时告诉我们,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远比从我们自身出发,来的更加准确[2]。

——————

日报链接:当时觉得自己可棒了,事后觉得自己有点二


[1]我想想觉得这个举例并不好,因为还有声音传导不同的因素在里面。

[2]这里面用“准确”这个词可能有些语义模糊。因为事实上,我们从不同角度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不同的,如果刨除存在着一个绝对必然正确的选项或决策这个假设,那么我们可以说我们从不同角度得到的答案都是“正确”的,或者都是事实。

因为这些从不同角度得到的答案,在非常“不确定”的状况下,只能反应我们思维的方式的不同,而不是反应了“事实”。所以很难说在未知的状况下,多角度、多视角的观察方式更好。

简单的说,就是阅历丰富,未必是什么好事——看书也一样。


2015.7.5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陈卓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让自己说话说得更有魅力?
总感觉有很多想说的,但是却写不出来,如何提高文字撰写能力?


from 知乎每日精选 http://ift.tt/1ggFS9b
via IFTTT

2015年5月16日星期六

癌症如何早发现?

爪机一个字一个字敲的…排版不好在此向大家赔罪了,找时间开电脑排下版美观一点
同意吴小天同学所说的目前肿瘤的三大诊断方式。
但是!并不支持现阶段生化检查用于肿瘤筛查。
首先要科普两个术语:敏感度和特异度。敏感度的意思是发现机体某方面异常所需要的某项检查结果的最小的异常,也就是说,当个体患有某种疾病时,该疾病对应的高敏感度的检查结果或某种表现异常的可能性也大,因此在临床上常常使用敏感度高的检查手段来排除某种疾病,若检查结果阴性,则基本上可以排除该诊断;而特异度的意思是说如果某指标或机体表现异常,对应的疾病种类很少,因此临床上常选择这样的检查或临床表现来确诊某疾病,若结果阳性,则基本可以肯定是该疾病而不是其他疾病。例如:头痛是一个特异度低的临床症状,因为感冒可以头痛,脑胶质瘤可以头痛,脑膜炎可以头痛,焦虑症抑郁症也可以头痛,因此不能根据头痛判断可能是什么疾病;而抗原DNA的PCR扩增实验灵敏度高,即使有少量细菌病毒感染,也有较高的检查阳性率。

那么问题来了:肿瘤标记物作为恶性肿瘤诊断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都不高!!!

也就是说,诸如CA-199,CA-125等血液生化指标,如果正常,不能说明该个体无恶性肿瘤;如果血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也不能说明该个体一定患有恶性肿瘤。目前在众多的肿瘤标记物中AFP(甲胎蛋白)作为肝癌筛查的标记物特异度与敏感度稍高,但是也不能使人满意。因此,寻找特异性与灵敏度均可靠的肿瘤标记物或已知肿瘤标记物的组合是临床检验学工作者与临床肿瘤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现阶段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更多地用于对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估。

接下来要回到题主所问的如何做到早期发现问题上。
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全世界的肿瘤科医生与公共卫生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探讨的问题,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1.体检。可能有的人看到这一条要吐槽:体检谁不知道啊还用你说?!别说,你还真不知道。
首先,国内人民的定期体检做得不到位,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定期体检;
第二,高危人群的体检工作更不到位,吸烟者肺癌胃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高发,但是有多少吸烟者能够定期体检想必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
第三,检查项目不完善,我国人民的特点是痛苦的检查尽量不做!实际上,在医学高度发达的欧美地区以及日本,胃镜与肠镜是体检中的常规项目,因此可以在癌症早期或癌前病变时就做出应对,因此在这些地区胃癌与结直肠癌无论是早期发现率还是诊断后的五年十年生存率均大幅度高于我国水平;
第四,检查项目的选择不合理,比如肺癌的影像学检查,不提倡做胸部x线平片,因为小的早期肺癌和某些特殊位置如心包后的肺癌可能看不到,白白受了辐射。也不提倡常规做CT,因为对于筛查来讲,辐射量有点过高,弊大于利。相比较而言,低剂量CT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并不是每一家医院都有做低剂量CT的条件;
第五,我国人民喜欢“挺着”,用我的老师的话说,咱们老百姓不挺到受不了了是不会来看病的,但是等到受不了了的时候,一查一个晚期,一个都跑不了。实际上有些症状是可以提示早期肿瘤的。比如说在诊断为结直肠癌的患者中,诊断之前往往已经出现了一年的排便习惯改变,而有时一些不明原因的疲劳,体重下降,贫血,食欲下降,不明原因的疼痛等等都可能提示肿瘤,应当注意及时就医。

2.家族史与基因筛查:有一些恶性肿瘤是有明确的家族聚集现象的,如乳腺癌,结肠癌等。因此,如果近亲中有不幸罹患这些恶性肿瘤,那么你也应当注意,你可能是高危人群。比如安吉丽娜朱莉,有乳腺癌家族史,又有明确的BRCA基因突变,那么该个体的恶性肿瘤的发生概率非常高,提倡做预防性切除。但是目前这种做法在我国未被常规使用,因为目前尚未见证明我国人群中乳腺癌发病与BRCA基因突变具有相关性的研究,但是相信未来会有相关调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伦理问题:并不是说有家族史与基因突变就100%会发生恶性肿瘤,那么预防性切除掉正常器官是否符合伦理尚存在一定的争议,预防性切除正常器官的范围也有待商榷。另外,对于一个暂时健康的人做基因检查也有一定的问题,如果检查到异常基因,可能在保险的投保过程中以及入学招工等过程中存在歧视。伦理问题也限制了基因检查和预防性切除的推广使用,但是单单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确实行之有效。但是家族史者的定期体检仍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影像学检查的讨论在上文中已经探讨过,而病理学诊断一般不用于常规早期筛查恶性肿瘤。最后,希望各位知友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最重要),不仅仅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恶性肿瘤,而要争取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祝各位身体健康(≧∀≦)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鲜肉医生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癌症的前兆有哪些?
癌症扩散是什么原理?


from 知乎每日精选 http://ift.tt/1IGGuze
via IFTTT

Mind if I Plug In?

Speaking of plugs and adapters This is still a constant problem for me when I travel. Carrying around adapters and everything is just a big mess. I’d say that often whenever I get everything hooked up in the hotel room, from battery chargers to laptops to phones, that the outlet looks a bit like today’s […]

from Stuck in Customs http://ift.tt/1B2BZZu
via IFTTT

如何精确美观地排列照片墙里多幅大小不一的照片?

可关注微信公众号“homeupgrade”

题主问的关于照片墙的问题很有代表性,除了“多幅大小不一的照片怎么拼”之外,还有“照片墙中的相框如何搭配”、“不想打钉子伤墙怎么挂相框”等普遍问题。

今天我打算放出大招,一帖终结以上所有关于照片墙的疑惑。以下答案包含“不同区域的照片墙排列方法”、“从4~40幅照片的不同排列格局”、以及一个搭建照片的实操步骤。每一个环节除了排列示意图以外,还有实际效果图供你参考,觉得实用的点个赞吧。

最后还会推荐一个不用往墙上打钉子,就能妥妥挂相框的利器,具体各类产品购买信息请拉到文末看。要是还觉得不实用的我就去报警了。

谢绝转载

第一,根据房间不同区域搭配照片墙

A.沙发背后的照片墙

▲沙发背后这片墙面比较开阔,如果想做密集感的照片墙效果首选此块区域,可轻松成为客厅视觉焦点。

相框数量多又尺寸差异较大的话,选择上下轴对称为好,就是图中沿黑色中轴线上下对称,但不要搞成镜面反射般的精确对称。可以做成主图轴对称+次要图斜角对称,比如图中右上角和左下角的呼应。


▼装修实例:主图上下轴对称+次图斜角对称的格局

图1


图2


图3 上图用的是一种可移除的相框贴纸,不伤墙贴起来也很简单,但是同样要遵循上述对称原则。

B.床头背后的照片墙

▲床背后的墙面最通常的做法是单独放一张超大照片,但如果还是觉得太空希望墙面能再丰满一点,不妨放上一横一竖两张主图,几张小图填补空角。既不失简洁又有错落感。
▼装修实例:一横一竖两张主图+次图填补的格局

图3


图4

C.柜子背后的照片墙

▲柜子背后的照片墙,如果柜子上没有任何电视机、台灯、花瓶等物件,就可以继续按照一横一竖两主图+次图围绕的模式,搭成一个略窄于柜子宽度的形状即可。但是如果柜子上有别的东西,就要把这件东西造成的视觉效果考虑进去。

▼装修实例:注意柜子上的物件对照片墙造成的影响

图5 如果柜子上没有大件东西的话很好办

图6 有电视柜的话要把电视柜作为主图来搭配

图7 很多时候柜子上有大台灯,如果不把台灯也考虑进去,就会像上图一样造成台灯和背后那张大图形成了视觉覆盖,损失图片内容的同时也觉得很繁冗,正确方式应该如下图

图8 看,黑色的大台灯背后并没有图片,大台灯在视觉上作为了一张次图补充了整个照片墙的一角,自然清晰。

图9 如果想在照片墙上掺进别的东西也会很有趣,每一样东西也都要作为一张次图来参与搭配

D.扶梯背后的照片墙

▲一些复式公寓可能会用到的楼梯照片墙。这个区域的照片墙其实很难摆,考虑到拾级而上时要能看清大多数图片,所以不能摆得太水平,但斜线往上又很难操控。上图给出了一个实操方法,每隔两个阶梯,往上等距离摆放一组图片,这里的一组图片可以由一张大图构成,也可以由数张小图构成,但是形状和尺寸要有相似性或者规律性。

▼装修实例:拾阶而上型

图10 完全随着阶梯拾级而上的效果

▲还有一种办法是画出一条与楼梯完全平行的斜线,所有照片均匀分布在该平行线的两侧。

▼装修实例:平行分布型

图11 这张图很清楚,楼梯扶手就是最精确的照片平行轴线

第二,“根据照片数量搭配(4~40幅)”

A.4~9幅照片的搭配方法



B.
15幅照片的搭配方法



C.20幅照片的搭配方法


D.40幅照片的搭配方法


第三,“相框的5种颜色选择”

黑色、白色、银色、金色

如果你看到了这里,就会注意到绝大部分的相框都是黑色的。这是最百搭的相框色,和几乎所有非油画类图案都easy going,尤其适合清爽小户型。不过除了黑色以外,还有另外其他四种常见颜色:白色、银色和金色。这些颜色除了也很百搭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们彼此之间混搭在一起也很好看,当然前提是都要细边才好。粗边也不是不可以,但搭配需要花费更多心思。

图12 银色、黑色、金色都有,比纯黑色多一点丰富的调性

图13 黑色和金色搭在一起会有豆腐干和花生米一起吃的感觉

图14 黑色、金色、白色的又一好例子

手把手教你搭出照片墙”的实用教程

Step1.在你要布置照片墙的区域用胶带拉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中轴线,要用不伤墙的可移除胶带,没有的话用线也可以,两头拉直平行地面。

Step2.按照文章开头说的办法在中轴线上下分布照片,可以用一点点胶纸把照片固定出一个大概位置,再进行调整,注意“主图上下对称、次图斜角对称”的原则。

Step3.很多很多人问过想做照片墙不想打钉子怕伤墙怎么办?这里介绍一个挂相框利器“魔力扣”,如图所示,这种魔力扣两侧是强力无痕胶,当中是蘑菇头子母搭扣可以强力咬合,针对不同重量的相框有不同承重尺寸,而且与墙面无缝隙。亲测有效。

Step4.根据之前确定的位置,用魔力贴将相框逐个沿着轴线贴上去。

Step5.把用于定基准线的胶带或者线撕掉。

Step6.一套精确的照片墙完工。
更新:许多盆友都在评论和私信里问哪里买到相框和工具,下面是搜索信息:
不打钉子挂相框的利器:魔力扣淘宝搜“3M 魔力扣”;相框贴纸品牌搜“荷兰kek”。
相框:白色、原木色和黑色相框宜家特别多,金色上淘宝淘。

你也许会喜欢其他几个回答:
室内灯光的选色该掌握哪些正确要点? - 菠萝斑马的回答
除宜家外,有哪些能迅速提升家居逼格和设计感的北欧室内设计品牌? - 菠萝斑马的回答
除了宜家以外,还有什么类似的大众家居美国品牌? - 菠萝斑马的回答

想看看更多关于家居、设计方面的知识,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homeupgrade”,或者扫一扫一秒钟关注我们哦。


编辑于 04:50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菠萝斑马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拍好正方形照片?
只用初中数学如何推导出sin15°的精确值?


from 知乎每日精选 http://ift.tt/1chNNRp
via IFTTT

Chibi Princess Ariel

My little thank you for your awesome support on my Kickstarter campaign!! The next stretch goal is drawing nearer!
http://ift.tt/1IILVxr
thumbnail


from DeviantArt: Popular http://ift.tt/1IILTpl
via IFTTT

2015年5月8日星期五

Dior 的高级定制服从哪些服装细节可看出其经典的设计手法?

New Look:
1947年,Dior先生推出他的首个“花冠”系列,这也就是举世闻名的“NEW LOOK”。从这个系列可以看到他用圆润的肩线、纤细的腰肢与饱满的裙摆,勾勒出了女人最美的线条。作为Dior最经典的元素,“NEW LOOK”几乎会出现在每年的Dior高定秀场上。

Jhon Galliano时期的New Look:

(1997高定系列)

(2007高定系列)

(2008高定系列)

(2011春夏高定系列)

Bill Gaytten时期的New Look:

(2012春夏高定系列)

Raf Simmons时期:

(2014秋冬高定系列)

A-Line:
1955年,Dior先生发布了“A-Line”造型,他收肩的幅度,放宽的裙子下摆,形成与埃菲尔铁塔相似的“A”字形轮廓,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流行款式,直至今日,A-Line造型的裙子依然随处可见。


(1955年高定系列)

(2006春夏高定系列)

(2011春夏高定系列)

(2012春夏高定系列)

(2014春夏高定系列)

H型廓形线
1954年秋,Dior先生发布了“H型廓形线”,这组更年轻的造型让人耳目一新,它的设计使腰部不需要再受到约束。将女人从无用的细节中解放。

(1954高定系列)

(50年代高定)

(1957春夏高定系列)

(YSL时期)

(2013秋冬高定)


千鸟格
千鸟格起源于威尔士王子格,也被称为称为格伦格,后被Dior先生带上了时尚舞台,被给它取了个优雅的名字—‘千鸟格’。作为其品牌经典的时尚元素,被后来多任设计师演绎。

(Christian Dior时期)

(2005高定系列)

(2012春夏高定)


(2013秋冬高定)

蝴蝶结
Dior先生与蝴蝶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47年René Gruau为“Dior迪奥小姐”绘制的广告,随后蝴蝶结元素便贯穿的Dior的设计中,最为经典的是其香水瓶上的蝴蝶结设计。当然在高定系列中,蝴蝶结元素更是把Dior的优雅发挥的淋漓尽致。

(René Gruau为Miss Dior设计的广告)

(50年代高定系列)

(2009春夏高定)

(2010年春夏高定系列)

(2012春夏高定)

(2014春夏高定)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Sherry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 个回答,查看全部。


from 知乎每日精选 http://ift.tt/1bCYxsX
via IFTTT